学习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不知道有没有体验或者听说过这样的情况,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光明正大地学习,而是躲躲藏藏,生怕被别人看的。
我猜有两种人,一是大学的室友,二是隔壁的同事。一起玩耍、一起工作,嬉笑怒骂、谈笑风生,似乎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虽然好像没有看到他们有在学习的时刻,但突然之间某个场景,做出成绩,惊艳所有人。
至少有这样的场景吧,大学一宿舍的同学,一起开黑玩游戏,或者有人追剧看片,有人闲聊八卦,就似乎没有人在认真学习。不在一起的时间,偶尔回去,看到室友在看书,凑过去一看:“看书呢?”他可能就连忙收起来还说:“没有没有,刚刚掉地上了,我捡起来而已。”或者晚上去网吧玩玩游戏回来,也遇到室友,随口问他:“偷偷摸摸干嘛去了?”他可能慌慌张张回答:“没有没有,就是出去闲逛了一下。”即便你刚看到他从校门出来。
所以有的人可能真的觉得,好像身边的人都没在学习,我也懒得学了。然后在考试、做事、竞赛、会议等等场合的时候,才发现,我去,为什么他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他这么能干?为什么他这么厉害?……可能还会去请教两句:“哇,你怎么这么优秀,怎么学得啊?”他可能还是在摆手:运气好而已。
优秀的人可能自带谦虚,所以他们很少在人前学 ...
大概是“社畜本畜”了
上次小聚,酒后闲聊,有了一些想法。
隆哥是提离职了,对外的口径是回家结婚,以后的打算是希望为人民服务。毕业到现在勤勤恳恳一直在这家公司效力,而立之时,先为“小家”。
但是这也只是原因之一了。其实正如每个打工者的需求是一样的,以劳动换取报酬,所谓的前途,其实也算是长远时间的预期报酬罢了。从心理学来讲,情绪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求的关系。 所以如果客观事物达不到人的需求,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其实我们的现状差不多。横向来看,和我们同届同行业的队友,大多生活过得更加滋润美好,无论家庭与事业,所以一对比,心理落差出来了,消极情绪。纵向来看,比我资格更老、等级一致的员工,都不存在了,全都离职了。比我资历低些、能力弱些但组别不一样的,都已经有待遇提升了,而我来的这近五年就只有小涨了两次工资而已。上一次都两年了,唏嘘不已,消极情绪。
所以有志之人,在看清了现状和未来趋势之后,另谋高就自然而然。不过我觉得隔壁同事的想法就很具有代表性。他和我一样资历,工作学习能力很强,可以说是我所见最强。5年来没有另投过简历,每次我们说起是不是考虑走,他总各种担心,从之前的贸易战、国际形势、疫情、自身能力等等。抛开其他不 ...
好想回家
好想回家。
我搜索枯肠、思绪再三,千言万语只觉得就只有这一句话适表我心。
我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虽说并不算恋家之人,父母也在外打工,却反倒留下外祖父母两人在家,却也更添思绪。
事实上,日复一日,其实我连电话都很少打回去了,即便是逢年过节生日都偶有错过,反倒是因为人口普查、村里买医保、拆危房等事情多有来电转接父母。庸庸碌碌、稀疏淡薄的工作生活时间,也很少能够想着有些联系。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赞同“只在特殊节假日才假装很重家”的表现形式,可漂泊在外的游子,却真大概只有在过年这段时间,少有假日,才能简单想着抛却追求金钱,回家团圆。
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其实家里人也大概这样看法。原因来说,一来怕麻烦,万一春运来来往往疫情有了意外又得隔离等等。二来不安全,来往人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不像拍电视剧,亲人团聚艳阳高照、相拥而泣,但是久别重逢的那一刻,即便只有那一刻,也是真的令人高兴的。
虽然我们绝非有意一年的相隔千里只为那再见面的一刻欢喜,但现状已然如此。往年是抢不到过年的车票,既不舍不得多花几百块买机票,也没能力挤着大巴摇摇晃晃30多个小时漫漫回家,所以我没回去。或许那两年我还是觉得回家一趟 ...
“我只是想证明那本书难找而已”
为了我潜在的某个后续随手写写的计划,我有在网上找几本书的电子版。并不是我一个IT行业从业者都不具备正版意识。事实上,现在是不是人都能出书,即便同样主题的科普书籍,都杂乱无章,汗牛充栋。想在里面找找具有一定价值的好书,的确是不容易。看商城的评价、网上的读评其实更不靠谱,什么“印刷质量很好、物流很快”或者“一般,懂的人都懂”,对书内容的评价毫无指导作用。
所以我企图现在网上找找电子版,pdf、txt都好,先看看效果,再去购买。大家也是知道的,现在的实体书,动不动就大几十、上百块,内容还空白无力,华而不实,尤其是国产的那种“从入门到精通”、“XX指南”以及标题都是心灵鸡汤式或不知所云的那些。
昨天下午,我看隔壁同事事情做完了在划水,我就向他求助:“我看你没啥事做……”他当然立马就打断我:“谁说我没事做,我事情那么多。”所以我补充到:“等你有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找本书,这本书我找好久都没找到电子版,看你能不能找到。”
“你都找不到我怎么找得到?”他跟我说。“是啊,我本来就找不到,所以我猜你也应该找不到。”我回复他。“找到英文版你看不看?”“只要你找得到。”“厉害啊,”他开始既定地说话:“英文原 ...
闲躺一整天
很早之前,我就有想做一件事件:躺床上一整天。
昨天下班之后,晚上去打篮球到8点,和同事打乒乓球到9点,打台球到10点,新完澡在房间来回踱两步,决定早点睡。于是估计是2020春节后正常上班时间以来,第一次在第二天不上班的晚上,没有熬夜,和工作日一样的12点就睡了(否则一般是两点往后,一年多以来一直如此)。
这第二天,我终于体验了一把,躺床上一个白天。
07点15,闹钟响起,醒来,解除每日预订的3个闹钟。08点12,憋不住去了趟厕所,回来躺床上看直播TVB电视剧《西游记》和直播《生活大爆炸》。12点26,隔壁室友开门,问我怎么还躺着,吃饭没有,要不要开灯?我说我8点就起来了,等会还要睡觉,不开灯。12点58,抢票闹钟响起,憋不住又去上了个厕所。回来躺床上,随机翻看了会儿B站鬼畜视频。14点30,有点小困,放下手机继续睡觉。16点32,醒来觉得腰有点痛,于是不再平躺着,而是侧躺着,继续直播看TVB版《西游记》。中间有觉得肩膀酸痛换了个方向。18点15,终于,起床准备写今天的文章,顺便煮个饭。
或许如果不是为了每日的文章更新,或许我还能坚持不起床的。但是,我觉得从昨晚10点半到今天下午6点躺床 ...
生命之易逝
对于生命的珍重与敬畏之提升,往往在目睹或经历其消逝时最为突出。从小到大,的确是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让我对生命之易逝而感慨良多。
第一次有沉重之思考时是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同学患上了白血病,八九岁的年龄,家庭的贫穷,得知消息后不到一学期,就治无效身亡。那是青春都还没有开始就突然结束的诧异与震惊,在我小小的心灵中有了深远的印象。我还依稀记得上体育课时她坐着花坛边看我们操练活动,满脸笑容却仍显虚弱的脸庞。后来年数的读书时期,我经常在写作文时提到此事,可直到现在,我都没去青山旁看过她。
第二次是祖母之离世。祖父离世时正好是我五岁生日当天,而祖母离世我正读大二,我记得那节课是工程力学,混班课,我旁边坐着大一的学弟。我看到堂姐的短信时,眼泪是夺眶而出,完全没有自主反应的时间。上一节课还和学弟跟老师说趣逗乐,一个课间就轰的一声,脑袋空白,只是呆住流泪。大学四年没有翘过任何一节课,除了这次的周四下午和周五,没任何思考,没跟任何人说,中午就买了汽车票跨省回家了。虽然祖母一直多病缠身,当都不是致命。我回去之后听到的声音却好像是快到中秋了镇政府干部送节日礼品给党员之家,祖母吃了点月饼被噎死了。我完全是不相信 ...
重庆人在广东第一次被外卖辣哭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重庆人,在广东点份本地人饭馆的外卖,居然被辣哭了。倒也不是真得哭了,而是就像一些段子视频中所见,辣得额头直冒汗水、眼睛流泪、舌头麻木、吸溜喘气、大口喝水。这不仅仅是在广东工作这些年第一次被饭菜辣哭,也是这有生以来第一次。
说实话,当出现这样的结果是让我非常震惊的,我本来还认为我是正儿八经重庆人,麻辣咸酸能吃挺重的,朝天椒小米辣青花椒红花椒吃得跟玩儿一样,所以我是没想到的。更让我惊奇的是我只是点的中麻中辣,所以说,以这样的麻辣程度,真的是在东莞长销久旺的吗?
两个事情我是挺在意的,一是商家用的什么辣椒来增辣的。外面摊贩式小饭馆一般所谓什么辣都只是按量放点小米辣而已,既满足食客需求、大众接受,又经济实惠。他家店的干锅我就不知道了,应该都是用的某种辣椒粉,具体是什么、价格怎样不知道,我也不好意思问店家。
还有一个就是受众问题。不是瞎说,连我都被辣哭的话,正儿八经大部分一般广东人应该也会觉得很辣才对。虽然我一直不知道人们对于微辣和小辣的追求原因是什么,但是我都不敢尝试的大麻大辣,到底能有多少的受众呢?其实这个中麻辣已经比一般的大麻辣要厉害点了。
不过后来才想明白,我在担忧别人 ...
蓝胖
关于看别人打球时,我一直比较羡慕两种球友,一种是和自己女朋友一起打的,还有一种是有女朋友在场边为他们加油的。但是当我在场上打球的时候,却很难有同样的感受,或许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注意力已经不再是那个男人,或者那个女人。
所以隔壁部门的那几个小伙子每次打球时他们的女朋友都在旁边观看着,以至于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了。如果我没有在场上打球的话,我也应该不会在阳台看他们打球。虽然是眼熟,但是我却很少跟她们有交流,因为有机会跟她们交流的时候,更可能注意力只是在那个球上。
这些算是前话了。前两天打球的时候,有些激烈,进而有些兴奋,便积极了些。不小心听到场边有人在议论我的出彩,便有些沾沾自喜。然后就第一次听到了这个新的外号:“那个蓝胖好积极啊。”、“不要让那个蓝胖接球啊。”……是个女生,是隔壁部门打控卫小伙子的女朋友。“蓝胖”这个称呼说实话一时间觉得还有几分可爱,因为立马就想到了那个知名的蓝胖角色:哆啦A梦,不过可惜的是我却没有他那么萌萌可爱啊,这和我的气质就很不符合,毕竟我还不是个憨态可掬的角色。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这样,因为相对于“蓝胖”,我对“厂叔”这个称呼的接纳程度更高。但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
比特币大涨之后的业余瞎扯
“哇,比特币涨得也太快了吧。”隔壁同事在惊叹。
“是吗,我看看。”我凑过去一看,“还真的诶,都冲上3万2了。你上次看是什么时候啊?”
“就是圣诞节后咯”,隔壁同事回复我,“那个时候才2万5,有分析师说会冲上3万6。没想到才一个星期,就涨了7千了。”
我笑道:“那你当时怎么不买?一个礼拜翻3成啊!大赚啊!”
“我为什么要买?”说起这个话,他似乎变得严肃起来,“每次我都想看看经济学的知识,去了解一下为什么比特币会涨得这么夸张,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到底是什么。”
“不是吧,有这个必要吗?”
“为什么没有必要?”他说,“现代社会,哪些东西背后不能推用经济学原理。只要有交换的,都可以一窥究竟。你不了解这些金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终究只是韭菜而已。”
“说起来我还真的完全不懂,之前玩玩随便买点基金理财,买了之后都没看过。有个5G的就很拉胯,股票全线大涨,那只基都还是跌。”
“你怎么买的?”
“我也不知道,”我回复他,“就听别人说,‘年末买XX,年初买XX,疫情买XX,灾难买XX。’然后就看今年本来应该5G大年,也买了点,没想到一直跌。”
“所以说,你不懂点经济学原理,永远是个韭菜。”
我到不屑一顾 ...
“你老婆真棒!”
——“兄弟,你老婆真棒?”——“什么?你说什么?这种话你怎么说得出口?就算是玩笑话,我们也开不得这种玩笑。”——“吾兄息怒,小弟只道嫂夫人秀外慧中、知书达礼、冰雪聪明、精明手巧,别无他意。”——“哦,你说这啊,我还以为……那没事了。”
说起来那种话平日很少说,毕竟没多少“嫂夫人”经常得见。话虽如此,奉承之语似乎依旧必不可缺。曾几何时大众景仰,东窗事发则落井下石,或许人还是同样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意,只是想有话语权而已。可惜真正有话语权的并不是他们,所以可能需要一些奇巧淫技掌控局势。不过只要有话说就行,也不必知道要说什么、为什么说。
可是有时候本来真心两句赞扬,或许听着反倒觉得别有用心了,一般的歧想大概就是反讽了。比如本来简单一句:“真厉害,这么难的题都做出来了。”扪心自问,现在再看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有点怪怪的,就好像在说:哇,你个傻逼,这么简单的题都搞不定,你干什么吃的。
所以有时候说话不得不庄严肃穆、正儿八经、正襟危坐,不然别人可就真的以为你在开玩笑了。因为就算加了修饰语,例如:说真的、不开玩笑、你别多心……有时候却反倒更认为是假话玩笑话的欲盖弥彰,有没有想起《武林外传》假刑部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