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flag不是立给别人看的
今天一个同事突然问我:什么时候解禁?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游戏啊,什么时候可以玩?”
原来三月份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我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好像是说:立个flag,一个月不玩游戏不打篮球。其实这对于我这个20过半颓废青年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工作+睡觉的15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大概七成都在它们及其相关内容上了,社交、娱乐什么的,也大概以此为媒介了。
只是突然觉得不能继续荒废下去。但如果真的要想改变态度,发个朋友圈并没有什么意义,立flag的真正作用就是“真香定律”。说起来这一个月我真的没有打篮球,玩游戏,甚至连相关直播、新闻都看得比较少了,为了真的克制自己。虽然微信联系人不多,但是身边的三两个同事还是可能会隔三差五就来“勾引”一下,说要约个球、开个黑什么的。我都说立个flag,不打。
但是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的确没有打篮球、没有玩游戏,但是这些时间,我并没有拿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宁愿盯着手机桌面亮屏发呆,也不没有去学习,懒于进步。如果不是此次换工作遭受重创,我都不知道我还会荒废多久。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倒是去做啊!光说漂亮话有用的话,要报应来干什么?”
2020-04-20:终于看到了问题
我一直不太肯定自己,尤其在自以为是的时候,我觉得我把自己姿态放得很低了,感觉自己很卑微,但实际上,内心深处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
我觉得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但是我还是在很多事情上透露出一些不屑。正如这次跳槽找工作的尝试。我还是觉得我是一个985毕业的学生,我怎么可能去垃圾小公司或者外包公司,这不是丢学校的脸,砸学校的招牌吗?
所以在经历投了30多个简历、只收到一个电话面试、然后还没有过的现实后,一天天的烦闷、难过、不解,食无味寝不安,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突然某天明白了,这跟我以前怎么样完全无关,这就是简简单单的达克效应。
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想别的没有一点用处。难堪与否、崩溃与否、难过与否,都不能继续持续下去了。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厢情愿以为有个好结果,这本来就不太现实。妄自菲薄也好、怨天尤人也好,都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都没有明朗的明天。
而现在真正应该有的态度,正如这句话:
一个仰卧起坐都做不了
前几天躺床上看电影,突然之间,似乎被什么激励了一下,心血来潮,想做几个仰卧起坐。抱着头,硬是做了快20个。然后就觉得腹部发热疼痛,最后实在是起坐不了,翻个身都觉得怕扯到了。
第二天,我还想再试一下,结果发现,抱着头,无论我如何拼命挣扎,都起不了。那个感觉,就像是怀孕9个月的准母亲,或者像听说中翻了盖的王八,可怜、弱小、无助。后来我放弃仰卧起坐,想打个摆子或者什么鲤鱼打挺,总之就是想正面起来,而不是侧身或者滚动起身。
做不到。
的确,我自知缺乏运动锻炼,但没有想到居然已经是这样的程度。侧身从床上下来之后,我尝试做了下俯卧撑,虽说胳膊差点90度,肚子像扯着皮拉得痛,但还能做个10个。甚至还尝试了一下平板支撑,也还能支持个1分钟。事实上,考虑到体重和生活习性来讲,我甚至还觉得有点满意了。
第三天,我仍然想尝试一下仰卧起坐。事实就是,我能够仰起来的,就只有头了,腰腹完全没有力气。最后使出吃奶的劲,腿倒是翘起来了。心痛得仰着抱着自己的膝盖,抱住胖胖的自己。很诧异、很震惊、很沮丧、很惭愧。猛一躺平,竟然觉得肚子痛,腰痛,开始浮想联翩。
之前下班,没下雨,都会去打篮球,经常受 ...
帅小伙也想搭配个好造型
(本文与时尚造型什么的无关)
记得那一天是只有几分钟快下班了,我准备去上个厕所,但看见几个好同事聚在一次在聊什么,就凑了上去。原来是在说等会晚饭吃什么。结果没想到,从吃什么,到做什么吃,就扯到优秀、帅气、单身。
所以就说到:像XX你这样帅气的小伙子,想要找个女朋友不是分分钟的事情。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各自就开始谦虚起来,然后就开始互夸。
所以针对“不慌,享受单身生活”的这一观点,我就提出了:那肯定是真的,不然像你这样又优秀又帅气的小伙子,肯定会很受女生欢迎。像我这样长得丑陋、能力又不行的就不想了,只能真正享受单身了。
——“哪里哪里,你也很优秀啊。” ——“哦?比如说?” ……
“所以说像我们这样膀大腰圆、身宽体胖的老年人,就只能先稍一稍,美好年华给你们帅气年轻人去闯荡了,哈哈哈。”
又随口聊了几句,然后上厕所去了,结果回来,刚刚聊天中有个同事就跟我分享了一个公众号——是讲穿衣搭配、时尚造型的——然后还跟我又聊上了。
“这个是之前读书时关注的一个创业年轻人做的公众号,是专门讲男生穿衣打扮更有型什么的,我觉得还不错,分享给你看看。以前我们班上有 ...
五彩鸡丁与八鲜炒肉丝
(菜名都是我瞎取的。)
前端时间,突然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菜吃,然后脑海中就冒出一个宫保鸡丁。说起来这道菜我还真没做过,因为我不是很喜欢这类把菜切得小碎的,不好夹,得配个勺舀,还很干。好在一个人吃喝,做好自己和饭吃就好了,倒也就不必夹了。
只是我一时间突然忘记了宫保鸡丁要炒什么东西,后来想想,得了,反正是丁,什么不一样,所以就买了黄瓜、藕、胡萝卜、莴笋,结果就奇怪地忘记了花生米。
全切丁,炒熟鸡丁备用。先放藕丁,炒个2分钟。再下胡萝卜丁,炒2分钟。然后莴笋丁,炒个一分钟,然后下黄瓜丁,翻炒一下,盖上锅盖中火个3分钟。最后放入鸡丁,加点盐调味,加点酱油提气儿,翻炒均匀,就完工了。
好不好看对我来说一点无所谓,我做菜是属于比较喜欢熟透的那种,但藕丁自然就是个脆口,胡萝卜、莴笋出汁带甜,和黄瓜也很软,还好忘记了花生米,就不干,这就挺舒服,很下饭。吃的时候就暗自觉得,这种混杂的菜式以后可以多试试,滴小小醋,酸甜口,也更不错。
可能是头一次做,没有毁了热情,就开始觉得炒这种混合型的菜,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因为混的多,口味就多,每一种食物就是一种调配,一种点缀,就不会觉得单调 ...
开个玩笑而已
一个小时前,我还是有点小羡慕的,隔壁寝的同事今天回来还有菜做饭吃,可惜我上一次出去采购已经是6天前了,所以只能简单煮个面条吃。
所以,在我吃完面,在看视频的时候,他才刚刚做好。闻着味儿,又让我感觉没有吃饱。
不过一会儿,似乎另一个同事过来串门,然后就听见前一个同事开始口吐芬芳:“CNM,你是SB嘛,老子在吃饭啊,NMMP……”骂骂咧咧好一会儿,另一个同事也还笑起来。
一开始我以为是以为是把他的饭弄倒了、把菜盘子端走了之类的,结果不是。因为他又敲开我的门,我也并没有看他,继续看视频,结果他突然丢了一圈什么东西在我桌上,到我面前,我瞥一眼看,是条蛇!
我下意识偏了一下头,但并未做出其他反应。事实上我都没有看清楚那是一条真蛇还是假蛇,不跑不说话只是因为不到一秒钟我就反应过来:如果是条活蛇他肯定不敢用手抓,然后丢到我桌上。所以我只是瞟了他一眼。我反应其实还是差一拍,因为我最开始的反应只是知道那不是一条活蛇,其实还没有联系到隔壁同事是被这个东西吓了一跳才口吐芬芳。
他还是笑嘻嘻的说:“刚刚X哥丢给我的时候,也吓了我一跳。”这么说来,其实还挺可惜,因为真的就因为各种原因我没 ...
从全部吃完都只是吃饱
吃饭时,尽可能全部吃完这个习惯,其实我也持续了好多年。原因就不再深究,读书时候,很多和我一起参加过的聚餐活动的同学,都会被留下我很能吃的印象。
这点我到一直不排斥,因为大多数我去的聚餐活动,都是自助类型的,想吃多少吃多少,却也不用顾虑很多。更何况,即便是读书的时候,聚餐,吃也不能算是主要目的,可能社交才是。
不过要吃完这个习惯,但有时并不是个好的方式,尤其在那些已经吃饱的时刻。那时倒也没有觉得非吃完不可,只是看见还有剩菜,就觉得可惜,所以就忍不住想要动筷子去夹。所以有我参与的聚餐,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习惯性地画面:大家都放下筷子在各自聊天玩手机,或者到下一个活动点,就我还在举筷子在盘子、锅里薅东西。
这样的习惯在这些年就改变了,原因却也是因为聚餐的感受变化。现在出来工作,有些聚餐就不再是自助类型,而是定量点菜,所以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话:“随便点,XX吃得完的。”或者在最后,听到:“这里还有点,快一起吃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领悟到另外几点的重要性:一是时间,想要吃完,那肯定是吃在最后,那会有两种可能,菜不够多,或菜足够多。无论哪一种,都会是最后一个放下筷子的,而最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所以,创造美好的境界,为什么不先从信赖自己开始呢?
突然想起一件十几年前的往事。
那是一次初中集体活动,班主任要组织了一次野炊活动,预计当个周六在离学校大约5公里,离我家大概2公里的大山坡搞一次野炊。要参加的同学先提前自由组队,差不多10个人一组,自行安排分工,周六先到学校集合,班主任老师一起带到大山坡。
因为去大山坡的路,可以从我家不远处擦过去,我们那一组商量着,我可以拿锅拿厨具拿米拿柴火,其他人不用扛那么远。大家认真沟通了好几天,有说有话,最后安排我拿点米和柴火,然后负责做饭炒菜就好了。因为我跟小组大部分其他人没做过饭或者怕做饭的人不同,这都是每天做的事情,自我感觉还不错。
那个周六,我早早就跑到河边桥头去坐着,饭都没有吃,呆呆就坐在桥头墩子旁边。只要看到远方浩浩荡荡的同学队伍,我立马就能反身跑几百米就把家伙事儿扛出来了。
当看见熟悉的形态群出现在眼帘的时候,我是非常高兴的,但是仔细看了一下,心里突然诧异了。随着人群逐渐走近,我突然感觉到了失落,当他们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十分难过,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班主任还在笑着招呼我:“等很久了吧,快过来啊。”
...
有时候可能忘记了级别的差距
之前有简单印象流说了一下娱乐摔跤和综合格斗的文章,我没有说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重量级的区别。
就像常见的柔道、举重等奥运比赛项目,都是有分量级的,所以在UFC,自然也是有分重量级的。张伟丽和乔安娜体重都是115bls(约52公斤),即便身高差距,张要矮大概5公分。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分级,才会让人清楚,某些竞技运动还是需要一些公平限制,不然把李景亮和布洛克这样差异的选手放在一起,这正常情况怎么比,奇迹哪能天天有。
摔角肯定不一样,表演越具有戏剧冲突,观众反响才可能越激烈,舞台效果才能越好。这也是很多口号例如“everything is possible”,才更有积极正能量意义。事实上,一个2米1多高,200多公斤重的职业摔角手,要怎么才能输给一个不到1米7,不到80公斤的职业摔角手呢?这比较极端,但是这种显而易见的差异,大家都是职业的,不管力量还是抗打能力都不是一个级别。打一百拳像挠痒,吃一拳像被车撞。所以,要出现反差,就需要摔角手双方的默契配合、道具的精心准备、剧情动作的出彩设计。
说起来,我身边也有过懂点搏击运动的朋友。大三实习的时候,一个同校同学一道的,他 ...
个人印象流:娱乐摔角与综合格斗
可能是老摔迷了 说起来,我应该也算一个老摔迷了。因为我记得我最开始看WWE的时候,至少已经是2008年左右了,还在读小学。那个时候奶奶家能收到广东体育频道,有一个晚间节目叫狂野角斗士,其实就是WWE的录播。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有两个相关剧情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兰迪奥顿组成遗产军团(The Legacy)的剧情,一个就是HBK与送葬者在摔角狂热大赛的败者退役赛,这都是我看节目有很长一段时间后的剧情了。
那段小学初中时期,一有机会周二和周六我就会到奶奶家过夜,就能看到狂野角斗士。那个时候年轻,想熬到晚上11、12点还是挺不容易的。当然那个时候还完全不知道这就是娱乐摔角,纯粹的表演性质的娱乐节目,最喜欢的摔角明星肯定也是正面人物代表约翰塞纳。
高中时期前两年只能每月回家一次,所以狂野角斗士就只能大概一周看一次了,不过那个时候更多的是真的看摔角的内容,而不是剧情。打高三有了自己的手机,才在PPTV注册了账号,能够每期都看到,才更多的看到剧情。
这样的基本一期不落一看就是5年,直到大学毕业。有段时间除了每周一的RAW和周五的SmackDown,可能还会去看NXT,Main E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