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影视剧里面,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一人是哑巴,因无法说话,便以笔代口,写下想说的内容。但是与其对话者,却居然也是写字交流而不是直接说话。还有就是有人失聪听不到声音,想与他交流,便写字给他看,结果失聪者也同样写字回应,而不是直接说话。这都是颇奇怪的操作。后者就比如电影《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里面,黄师傅喝假药失聪之后,和苗族老伯商量医治事宜的时候,就是这样。

哑巴不能说话,但是可以听见,为什么跟他交流要写字呢?同理,聋子听不见,但他要与人交流,为什么也要写字呢?这不简直就是多此一举吗?一开始可能觉得跟喝酒礼仪一样,吃饭有人来敬酒,为表礼仪,人家是站着来的敬酒,自然也是站起来回应,才显得不失礼貌嘛。可转念又想,都是日常交流,显然能说话就说话,可比一直写字要省事和节约时间得多。所以,可能这只是单纯剧情bug而已了。

但现在说话并不一定比文字要节约时间,就譬如现在社交软件功能强大丰富了,有的人就喜欢发语音,还常发一大堆,但是对面可能并不想去听,导致随口回复。这原因也很简单,有的人能用精简的文字描述冗余的段落,但是不打字了,嘴上稀里哗啦说一堆,便也不需要思量了。所以到最后,可能词不达意,反倒并未省事。就正如“一句卧槽行天下”之后,就没有动力去学习更多的描绘词了。

不过有口不能说、有耳不能闻却也并不一定因为多此一举,倒是小心谨慎。最近重看《少年包青天》,里面就有一段,坏人围桌昏灯房间密谋坏事的场景,所有人都是写字交流,写一张烧一张。虽说我当时是感慨那毛笔字写得真漂亮,但这种议事的形式,就真的是谨慎了,既然已经是密谋,不出声,自然也就怕隔墙有耳。

事实上,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多此一举,其实可能是故意为之,别有用处。在外人没有明白这用处之时,往往觉得不能理解。然而正如常用“大智若愚”,如果大智慧没有被展现,那拥有的只能是个愚人的形象了。

当然,有的人是大智若愚,自然有的人只是故弄玄虚了。画虎不成反类犬,到最后可能就不只是“多此一举”了。